首页 > 文章分类 > 新闻中心

新冠病毒由实验室引入是“极不可能”的!很可能来源于人类!这场新冠溯源发布会信息量巨大

发布时间:2023-04-08 18:39 围观人数:

4月8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及相关专家介绍中国新冠肺炎可追溯性研究,并回答记者提问。

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周磊表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实验室引入新冠肺炎的起源是“极不可能的”。

(图片源于网络收集)

中病控制:实验室引进新冠肺炎是“极不可能”的。

据《北京日报》报道,关于新冠肺炎的起源,周磊表示,中国在联合研究的第一阶段就得出结论,这也充分展示在当时中国和世卫组织联合发布的联合研究报告中。在报告中,中国明确提出了假设判断新冠肺炎疫情起源的几个方面的结果:首先,在报告中,从人、动物、跨种属传播的角度,包括实验室的可能性,都进行了评估。当时,武汉的联合专家组分为流行病学组、动物追溯组和分子追溯组,分别进行了研究工作。因此,当时综合研究判断的结论被认为是科学可信的。

周磊说,对于新冠肺炎的起源,人畜共患病直接溢出的可能性是“可能性更大”;通过中间宿主的引入,“更有可能”;冷链的引入是“可能的”;通过实验室引入当时的研究判断是“极其不可能”的。

武汉第一阶段联合溯源研究结束后,中国没有停止研究,继续按照当时武汉制定的下一阶段工作计划和建议开展大量研究工作。各种研究成果也证实了武汉第一阶段中国的研究结论。

中疾控:疫情发现地不等于起源地。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周磊表示,疫情的发现并不等于疫情的起源地。全世界的科学家需要共同研究新冠肺炎的溯源,充分客观地坚持科学的态度,共同开展研究工作。若世卫组织部分人员妄加指责,特别是要否认我国第一阶段联合溯源调查研究成果,恐怕会损害世卫组织的信誉。

(图片源于网络收集)

事实上,当时在武汉,包括国外和国内联合专家工作组在内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联合科学家共同开展联合溯源研究的过程中,中国科学家本着科学、开放、客观、透明的工作原则,共享了所有掌握的数据和数据,包括早期病例信息,以及当时武汉早期呼吸道传染病可能和可疑新冠肺炎感染7.6万多人的病例数据。

此外,从2018年到2020年,中国还采集了3.8万多个家禽和牲畜样本,以及4.1万多个野生动物样本进行了抗体或核酸检测,这些结果表明新冠肺炎没有阳性。也对当时华南海鲜市场所有动物产品的上下游供应链进行了可追溯性调查,没有发现病毒在动物中传播的证据。当时,这些研究结果与世卫组织选定的国际专家团队分享。

中疾控制:研究结果显示,武汉在2019年12月之前没有发现更早的病例。

据中国第一财经报道,会上有记者提出,中国疫情开始前的血样已经检测分析。具体情况如何?对此,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周磊介绍,当时涉及3万人,血液样本43850份,全部检测完毕。检测结果显示,我们没有检测到新冠肺炎抗体。2019年12月前,这些献血者都是武汉当地的献血者。这项研究的结果也很好地回应了当时第一阶段联合溯源研究中的共同发现,武汉在2019年12月之前没有发现更早的病例。

新冠肺炎很可能来自人类。

在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化工大学生命学院院长、教授童毅刚表示,在华南海鲜市场的研究中,基因组测序发现病毒的序列几乎与当时患者的序列相同,这也表明新冠肺炎很可能来自人类。

童毅刚介绍,2020年1月至3月,中国疾控中心科研人员对华南海鲜市场采集的1300多个环境样品和冷冻动物样品进行了一些新冠肺炎检测和宏基因组测序,包括市场上采集的400多个动物样品,均为阴性结果。在900多份市场环境样品中,73份呈阳性。在此过程中,研究人员还在环境样品中分离了三种病毒。基因组测序发现,病毒的序列几乎与当时患者的序列相同,这也表明病毒可能来自人类。

“在分析过程中,环境样品中携带的一些宿主信息显示,主要是人类宿主,包括猪、牛、鸡、鸭和一些冷链产品,甚至是老鼠和猫的动物基因判断。这些都表明新冠肺炎很可能是人类污染的东西。这些数据进一步证实了中国和世卫组织联合团队在第一阶段的结论。”童贻刚说。

版权说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内容的真实性请自行甄别,本站不代表任何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