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分类 > 新闻中心

中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全球第一

发布时间:2023-03-31 13:45 围观人数: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最近公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近30%,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成年人越大”,中国制造业是如何形成这样的规模优势的?如何找到新的优势?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双轮”驱动质量齐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今年1月至2月,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长。其中,化工原料和化工制品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等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设备制造业。

一些细分行业加快了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支持中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据统计,化工产品、非金属矿产品、金属制品等传统产业的增加值从2010年增加到2020年,通信设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增加值从2010年增加到2021年,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设备制造业、交通设备制造业表现相对稳定。

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关兵说:“传统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加速崛起,共同支撑着中国制造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始终保持着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

在正在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上,关于中国是否仍然是“世界工厂”的讨论非常热烈。多年来,我国制造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企业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吸引各种资本投资建设工厂,形成了我国制造业在生产能力和生产能力方面的规模优势。

赛智产业研究所院长赵刚认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变,第一次依靠巨大的市场优势、劳动力优势、原材料、土地和能源优势、改革开放优惠政策优势等,吸引全球制造企业投资建设工厂,实现全球制造产业链中低端制造环节向中国梯度转移,制造企业主要从事中国市场产品制造和全球市场“三补”产品制造,企业更注重中国工厂的成本优势。

二是依托产业链集群优势、物流供应链优势、生产技术优势、产业工人优势、产业配套环境和政策优势,实现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布局,企业产品制造面向全球市场,中国工厂具有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双重优势。

目前,从地区角度看,各地都在积极发展制造业。东部地区加快转型升级,率先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主要省份的地位继续巩固,发挥了“主导作用”;中部地区和部分西部地区迅速崛起,四川、安徽、江西在全国制造业中的比重持续上升,成为继续产业增长的“新星”。“从地区角度看,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经济增长极正在形成,成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关兵说。

辩证地看“大”和“强”

2022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40%以上的产品位居世界第一。65家制造企业入围2022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培育专业化、特色化、新型中小企业7万余家。根据国民经济统计,中国制造业有31个类别,179个类别,609个类别,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类别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

业内人士常说,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所以很多人认为规模优势用处不大。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副部长徐兆元表示,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干中学”效应。许多产品的生产规模越大,就越容易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随着我国制造业规模的不断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中生产效率的优势有了重要的基础,包括产业配套优势、产业规模优势等,可以显著降低成本。

中国制造业的“大”为“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赵刚认为,“大”使中国制造业形成了规模经济优势,许多产品订单只能在中国实现大规模、高效、高质量、低成本的生产,如同一机电或设备产品在中国制造,原材料充足,磨具可以附近配套,整机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

“大”可以为制造业技术进步提供更多的资金、人才和应用场景,加快我国制造业技术研发投资,提高产品研发设计、高端生产设备、先进工艺设计和先进基础材料水平,实现制造业的高端、智能、绿色转型。

“大”也可以为中国品牌的崛起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正成为高质量、高效、高性价比的代名词,为中国本土品牌的扩张和强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形成了全球影响力。

我国制造业规模大、门类齐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制造业韧性强、旋转空间大、抗风险能力强,在应对突发疫情、复工复产方面更为突出。此外,“新领域、新轨道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现有制造业的基础上延伸连锁强链,或者是在现有产业基础上通过数字赋能衍生出来的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健全的制造体系为中国未来产业的选择和培育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关兵说。

专家认为,中国制造业的“大而不强”主要是指中国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和产量,但在产品研发设计、高端生产设备、先进工艺设计、先进基础材料、高端品牌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缺点。与美国和德国相比,中国并不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业从扩张到强大,从定量到定性变化,两个关键因素是技术进步和企业品牌建设,使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微笑曲线”的两端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在竞争中创造新的优势。

得益于浪潮海岳企业数字平台的应用,山东方源集团用工减少了40%左右,生产成本降低了3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了60%,产品质量一致性显著提高。成为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第一家标杆桥隧设备制造智能工厂。

目前,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优势突出,仍具有产业链集群、物流供应链、生产技术、优质工业工人、国内市场、产业配套环境和产业政策优势,进一步积极增强规模经济优势,但生产成本比较优势逐渐减弱。中国制造业的新优势依靠高端、智能和绿色,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和绿色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吸引全球制造业企业继续扩大工厂投资。

赵刚认为,在高端产业方面,要充分发挥中国在清洁能源、核能、电动汽车、新型交通、船舶、设备制造、电子家电、移动通信等领域的优势。,以及新的产业发展和整机制造的优势,在中国形成产业链集群。在智能化方面,要充分发挥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先发优势,加快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建设智能工厂和“灯塔工厂”,发展工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借助数字技术提升中国制造企业的规模化定制、柔性生产和网络协同能力。

版权说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内容的真实性请自行甄别,本站不代表任何观点和立场!